Friday, 13 January 2023

降福啤酒禱文

有人可能會問,教會為什麼要降福#啤酒?這豈不是鼓吹教友們喝酒,鬧事甚至犯下酗酒這罪嗎?

這可要理解到,在古代歐洲,很多時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都比喝水要更加衛生安全,因此教會才會,及需要降福這天主賜給當時人們的酒—生命之水。而且,喝酒本身並不是#罪。喝比自己酒量要多的份量令自己失去理智,以及酗酒,才是罪! 

「祝福」首先及主要是讚美天主,頌揚他的偉大與美善;由於「祝福」通傳天主的恩惠,故也顧及天主以他上智所照顧、所保護的人類;並且,也指向其他受造物,因為天主藉這眾多不同的受造物,降福人,賜人享用。

以下是祝福啤酒禱文:


司鐸:我們的救助是仰賴上主的名。

V. Adjutorium nostrum in nomine Domini.


眾:上天和下地都是由他所造成。

R. Qui fecit cælum et terram.


司鐸:願主與你們同在。

V. Dominus vobiscum.


眾: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R. Et cum spiritu tuo.


司鐸:請大家祈禱,主,求祢降福這受造物啤酒它因了祢的恩惠,從穀物的心裡湧出,治愈我們的疾病。請祢賜福每個呼喚祢名字的人,讓他們從啤酒裡得到身體和靈魂的安康。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

V. Oremus, Benedic, Domine, creaturam istam cerevisae, quam ex adipe frumenti producere dignatus es: ut sit remedium salutare humano generi: et praesta per invocationem nominis tui sancti, ut, quicumque ex ea biberint, sanitatem corporis, et animae tutelam percipiant. 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Amen.

Thursday, 12 January 2023

所有人的彌撒

本來也不太想談這個題目,但因為近期又有類似的宣傳,小弟又忍不住要寫一篇短文。

小弟說的是那些「嬰兒彌撒」、「青年彌撒」、「小朋友彌撒」。

其實小弟不太明白「青年彌撒」或「小朋友彌撒」的意義是甚麼。甚麼意思呢?事情是這樣的,小弟小時候聽神父解釋為何所謂的 Private Mass 不好,是因為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的,神父不應該單獨自己開。

對的,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那麼「小朋友彌撒」呢?「小朋友彌撒」適合老年人去嗎?「青年彌撒」又適合小朋友去嗎?

有人說「小朋友彌撒」是要教導小朋友望彌撒。對的,我們要教小朋友望彌撒。但正如我們教小朋友上學是到一個相似真正上學的環境,同樣要保持安靜、守秩序;那麼為何我們教小朋友望彌撒卻特別設置一個和平常彌撒不一樣的環境?平時要安靜留在自己座位,今次就可以走來走去;平時小朋友未初領聖體要留在座位祈禱,今次就去出去吃餅乾?筆者認為這樣是混淆小朋友多於教育。

要讓小朋友真正認識禮儀,可能這是個好選擇:

「噢!」你說「不可能每個小朋友都做輔祭!」你是對的,但小弟的意思是,我們需要的是讓小朋友學懂參加大家都參加的彌撒,這樣才是教育,而不是弄一個每幾個月才出現一次的「歡樂彌撒」,這樣他們只會當去了一次「廸廸尼」。

小弟認為,每一台恭恭敬敬地舉行的彌撒,才是真正的「嬰兒彌撒」、「兒童彌撒」、「青年彌撒」及「老年人彌撒」,因為每一台彌撒,主祭都在為出席的每一個年紀的教友祈禱。在每一台恭敬的彌撒中,所有年齡的教友其實都透過禮儀中主祭及其他人的動作、說話,及所用的禮儀用品,被引領看超越現世的超性現實。

這對孩子們很困難?小弟相信成人要理解聖體的道理比兒童更加困難!成人的理解要依賴抽象的語言,兒童的理解卻直接得多。

你告訴兒童聖體是耶穌,聖體就是耶穌;你告訴成人聖體是耶穌,還要再說三小時的教理!標記越豐富的彌撒,就是越為兒童而設的彌撒!標記越豐富的彌撒,也是越為成人而設的彌撒。

Monday, 2 January 2023

為什麼天主教徒必須反對同性婚姻?

近年,同性婚姻的議題開始在香港有發跡的跡象,例如在前年 ViuTV 推出了他們自家製的 BL(Boys’ Love)劇集「大叔的愛」,當初小弟並不願意觀看這套劇集,因為內容涉及同性戀議題,但最後小弟當此劇集為搞笑劇集,所以先至會觀看一兩集。

小弟身為一位天主教徒,反對同性婚姻是對聖事的捍衛。

同性戀議題是一直存在,而且不能逃避。天主教在整個傳統教導裡一直有清晰的思路 — 同性戀性行為是大罪(見十誡第六誡 — 毋行邪淫),然而在世界各地卻不斷出現神職人員為同性伴侶主持結婚的現象,尤其在改革派當中。

天主教會一直堅守吾主耶穌親賜的七項權柄,當中便包括婚姻聖事。婚姻聖事的核心便是夫妻結合、繁衍後代,這也是天主教眼中婚姻的目的 — 透過可見的男女交合和繁衍,反映無形的天主的愛,也是象徵整個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娘「許配」給作為新郎的基督。這是屬於一種奧蹟,也是聖事層面。既然是聖事,亦即婚姻與彌撒、告解等一樣,都是「必信必遵」,而且是天主施恩的媒介,不容更改。彌撒不能改由平信徒主持,告解不能改為由修女赦罪,同樣,婚姻不能改為容許同性的結合。而作為天主教徒,聖事是教會最尊崇的敬禮,是天主給整個教會的禮物,是透過可見的敬禮來走向天主,正如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取了人的肉驅,成為天主可見的血肉肖像。聖事也是這般道理。

故此,聖事和聖言一樣均是天主教徒應最珍重的,也必須在遭受指控和攻擊時,作出捍衛。一個天主教徒可以不熱心於個別的靈修方法,但不能不熱心於聖事,否則與新教徒無異。

同性婚姻為何不能被婚姻聖事所接納,此處不詳述之,請參閱天主教教理。但在牧民層面,則必須對同性戀者給予尊重和體諒,但也不能贊同「同性戀生活方式」。

「Gay」是指同性戀的生活方式,包括同性婚姻、同性性行為。「Homosexual」是指同性戀傾向,但不代表他一定會有行為。

然而同性戀傾向本身並非大罪,這是肯定的。世人因為原祖墮落而「失序」,罪惡進入世界,使人本質上出現罪惡的傾向,大罪的定義是在於服從誘惑而明知故犯,但不代表有傾向也是大罪。正如就算是同性戀也好、異性戀也好,也有其他的罪惡傾向。天主真正厭惡的是罪惡的生活,而非罪人本人。只要願意度天主喜悅的生活 — 貞潔,同性戀者也能透過克服自己的困難而走向天主。

一個人有同性戀傾向,很多時候並非因他明知故犯而為之,而是環境因素。對這些人而言他們並沒有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性取向。為此這就是他們的十字架 — 他們不能結婚,不能繁衍。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弱,都有自己的十字架。在這點上,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平等的,兩者都必須遵守貞潔,兩者都不能濫交、兩者都不能手淫。故若一個同性戀傾向的人,但他不過著同性戀生活,願意貞潔,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是不應該排斥在教會外。同性戀者有願意貞潔的人,異性戀者也有濫交的人,重點不在傾向,而是生活方式。

故天主教徒不應歧視他們,正如基督不會歧視罪人一樣,應該保障他們不會因自己的性取向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和眼光。但萬一到了聖事層面,就必須承認,婚姻只允許男女結合。

夫妻之間該互相保護,基督的新娘 — 教會,應該全力捍衛作為的新郎的基督 — 聖事的神聖性。

已故內地鳳翔教區的首牧李鏡峰主教曾經說過:「現在,我們的時代,信仰發生危機:無神思想、異端邪教、自由主義、享樂至上、道德淪滅、離婚再婚、同性婚姻、性解放等等,都是我們時代的現實,都是教會需要面對的挑戰,怎麼辦?那就只有聽從耶穌預許的『真理之神』來指引,走宗徒們走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