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December 2022

人生怎樣走?

決定我們一生的,有時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方向選擇錯,會走很多冤枉路。一次重要的抉擇勝過千百次的努力!

三、五年前選擇的決定會影響你今天的生活,

而三、五年後的生活是由今天決定。

生活的抉擇,要用心有智慧!

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

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為什麼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沒規劃的人叫拼圖,有規劃的人叫藍圖。

沒目標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標的人叫航行!

蜜蜂忙碌一生,卻是世界所有食物最重要的推手,

蚊子也整日奔波,但是人們認為是病媒,

多麼忙不重要,忙什麼才重要!

埋頭拉車的同時,還要懂得抬頭看著路走。

Sunday, 25 December 2022

Et Verbum caro factum est

在二千多年前的白冷,「道成肉身,居我人間」的奧跡也是幾乎沒有人知道。一如若望的福音所言:「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若望福音 1:9-11)

創物主這不為人知的降生,卻永遠地改變了這世界。祂以苦難及死亡救贖了世界。祂沒有許諾痛苦消失,卻將痛苦給予意義。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痛苦,結合主的救贖工程。我們未必能理解這說話,但我們卻能夠對此懷有望德。

1941年的12月25日,香港輸了保衞戰。經歷了3年8個月的苦難,香港像火鳥鳳凰般浴火重生。基督的出生沒有標記痛苦的終結,反而是祂痛苦的開端。我們不知道我們何時能夠克服現時的困境。但我們懷著對嬰孩耶穌的望德,我們將能夠分享祂帶來的福份。

祝各位有一個有福的聖誕佳節!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22

從「蘭花手」和清理祭器對聖體的恭敬

其實何謂「蘭花手」呢?一般而言是指神父們於成聖體聖血之後一直夾實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是因為神父在成聖體時可能會有些微的聖體碎會黏着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裏,以防止聖體碎會跌落地下,所以他們要夾實自己的無名指和拇指直到在領聖體後經前清潔他們的手指為止。

有很多新派教友都覺得這個動作很像「蘭花手」,但小弟認為這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小動作,以免聖體碎會跌落地下,而且現時香港仍然有好幾位神父以及澳門教區的李斌生主教都會維持做這個傳統的小動作。

著名傳統禮儀專題作家 Fr. John Zuhlsdorf(Fr. Z)表示在現時的新禮彌撒內神父夾手指是一個很好的小動作,不過有些人認為是非常搞笑及奇怪,但其實這個小動作是一個對耶穌基督的一份尊敬。

小弟記得有一次參加主日彌撒的時候,那位神父在領聖體後清理祭器的時候,他竟然用了超過五分鐘的時間去清理祭器,他當時金睛火眼留意祭器中有沒有任何的聖體碎;在用酒水清洗時,輔祭首先倒水入祭器,與此同時神父將自己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祭器上清洗黏着自己的拇指和食指上的聖體碎屑,然後神父會慢慢轉動祭器,致使連一些聖體碎屑和半滴的聖血也不會有機會濺出;在喝下清洗祭器的酒水時,也是把聖體盤或聖血布托在下巴,以接著萬一不小心而滴出的酒水。

神父們小心翼翼地將自己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夾實和清理祭器,以免跌下聖體碎而使基督被褻瀆,令到小弟自己深刻反省到我們自己有沒有小心留意自己的思、言、行為以免藉由領聖體而進入我們心內的基督被褻瀆呢?

在餅形中的是耶穌基督,我們領受了而住在我們心內的,也是耶穌基督,神父為了給天主最大的尊敬,在禮儀中的仔細清潔;正正就反映及提醒著我們也必需同樣小心留意自己的生活。

各個禮儀動作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日常容易忘記的事物,大家在禮儀中有甚麼特別的禮儀動作是尤其深刻的呢?

Tuesday, 13 December 2022

教宗上電視

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是第一個被拍攝影片的教宗。良教宗生於1810年3月,1837年除夕成為神父,1843年2月成為主教,1878年2月20日被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成為第256任教宗。

以下影片攝於1896年,其時教宗86歲,是其任內第8年。

片中第33秒開始的聲音,是教宗頌念拉丁文的聖母經。

另外,片中第47秒開始,良教宗右手揮動,看似劃圓,但仔細看來應該是劃了三個十字,降福觀看影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