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December 2022

人生怎樣走?

決定我們一生的,有時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方向選擇錯,會走很多冤枉路。一次重要的抉擇勝過千百次的努力!

三、五年前選擇的決定會影響你今天的生活,

而三、五年後的生活是由今天決定。

生活的抉擇,要用心有智慧!

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

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為什麼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沒規劃的人叫拼圖,有規劃的人叫藍圖。

沒目標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標的人叫航行!

蜜蜂忙碌一生,卻是世界所有食物最重要的推手,

蚊子也整日奔波,但是人們認為是病媒,

多麼忙不重要,忙什麼才重要!

埋頭拉車的同時,還要懂得抬頭看著路走。

Sunday, 25 December 2022

Et Verbum caro factum est

在二千多年前的白冷,「道成肉身,居我人間」的奧跡也是幾乎沒有人知道。一如若望的福音所言:「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若望福音 1:9-11)

創物主這不為人知的降生,卻永遠地改變了這世界。祂以苦難及死亡救贖了世界。祂沒有許諾痛苦消失,卻將痛苦給予意義。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痛苦,結合主的救贖工程。我們未必能理解這說話,但我們卻能夠對此懷有望德。

1941年的12月25日,香港輸了保衞戰。經歷了3年8個月的苦難,香港像火鳥鳳凰般浴火重生。基督的出生沒有標記痛苦的終結,反而是祂痛苦的開端。我們不知道我們何時能夠克服現時的困境。但我們懷著對嬰孩耶穌的望德,我們將能夠分享祂帶來的福份。

祝各位有一個有福的聖誕佳節!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22

從「蘭花手」和清理祭器對聖體的恭敬

其實何謂「蘭花手」呢?一般而言是指神父們於成聖體聖血之後一直夾實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是因為神父在成聖體時可能會有些微的聖體碎會黏着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裏,以防止聖體碎會跌落地下,所以他們要夾實自己的無名指和拇指直到在領聖體後經前清潔他們的手指為止。

有很多新派教友都覺得這個動作很像「蘭花手」,但小弟認為這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小動作,以免聖體碎會跌落地下,而且現時香港仍然有好幾位神父以及澳門教區的李斌生主教都會維持做這個傳統的小動作。

著名傳統禮儀專題作家 Fr. John Zuhlsdorf(Fr. Z)表示在現時的新禮彌撒內神父夾手指是一個很好的小動作,不過有些人認為是非常搞笑及奇怪,但其實這個小動作是一個對耶穌基督的一份尊敬。

小弟記得有一次參加主日彌撒的時候,那位神父在領聖體後清理祭器的時候,他竟然用了超過五分鐘的時間去清理祭器,他當時金睛火眼留意祭器中有沒有任何的聖體碎;在用酒水清洗時,輔祭首先倒水入祭器,與此同時神父將自己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祭器上清洗黏着自己的拇指和食指上的聖體碎屑,然後神父會慢慢轉動祭器,致使連一些聖體碎屑和半滴的聖血也不會有機會濺出;在喝下清洗祭器的酒水時,也是把聖體盤或聖血布托在下巴,以接著萬一不小心而滴出的酒水。

神父們小心翼翼地將自己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夾實和清理祭器,以免跌下聖體碎而使基督被褻瀆,令到小弟自己深刻反省到我們自己有沒有小心留意自己的思、言、行為以免藉由領聖體而進入我們心內的基督被褻瀆呢?

在餅形中的是耶穌基督,我們領受了而住在我們心內的,也是耶穌基督,神父為了給天主最大的尊敬,在禮儀中的仔細清潔;正正就反映及提醒著我們也必需同樣小心留意自己的生活。

各個禮儀動作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日常容易忘記的事物,大家在禮儀中有甚麼特別的禮儀動作是尤其深刻的呢?

Tuesday, 13 December 2022

教宗上電視

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是第一個被拍攝影片的教宗。良教宗生於1810年3月,1837年除夕成為神父,1843年2月成為主教,1878年2月20日被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成為第256任教宗。

以下影片攝於1896年,其時教宗86歲,是其任內第8年。

片中第33秒開始的聲音,是教宗頌念拉丁文的聖母經。

另外,片中第47秒開始,良教宗右手揮動,看似劃圓,但仔細看來應該是劃了三個十字,降福觀看影片的人。

Tuesday, 29 November 2022

在世而不屬世

不少聖堂都非常漂亮,設計上處處都是無言的教理。但聖堂的外觀和設計都只是在反映它的本質:就是用作朝拜天主。因此,所有聖堂在使用前都被祝聖。

祝聖有著「分開出來」的意思:這個地方、這個物件、這個人被祝聖,就是說這個地方、物件、這個人本來是和其他尋常事物一樣的,但從被祝聖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樣。這個人被祝聖,是由尋常群眾中被分隔出來,為了群眾被獻給天主;這個物件被祝聖,就是我們不再將它用作平常的用途,而是單獨使用於有關祭獻的用途;這個地方被祝聖,就是我們在這地方上特別恭敬天主。

事實上,天主不需要被祝聖的東西:世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祂所造,祂的光榮不會因世間事物而增多或減少。

相反,教會祝聖地方、物件、人,是為了人的益處。

人不能單靠理智生活及認知世界,而是通過實質的經驗來認知世界。

我們需要一些特殊的人、特殊的物品認識超越世界的天主,因此仁慈的天主透過祂的教會,設立聖事和聖儀 (Sacraments and Sacramentals) ,特別祝聖一些事物,讓我們能夠理解到在這個日常生活之上,有一個超性的生命。

神職就是在世間執行基督使命的代表,他們被祝聖被分隔出來,就是提醒我們,現世的生命只是暫時的,我們有更加值得追求的超性生命;聖堂被祝聖,就是提醒我們,現世只是暫時的居所,我們有更加值得追求的永恆住處。

「他們不屬於世界,就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求你以真理祝聖他們,你的話就是真理。 」(若望福音 17:16-17)

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作的「大司祭祈禱」中,正正提到跟隨基督的人「不屬於世界」,祂求父「以真理」(其實也就是基督自己,因為子就是父的話) 祝聖他們。

這也就是我們所有已洗禮基督徒所領受的「王者司祭職」 (Royal Priesthood)。

我們不應該屬於世界,因此,讓我們記起我們應該「在世而不屬世」,不應追著世間的潮流。相反,我們要記得要追尋的其實是天上永恆的生命。

Friday, 11 November 2022

11月11日 -- 和平紀念日

1918年11月11日11時,停戰協議生效,終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事。

二戰期間,不少香港人亦參軍,保衞香港及東亞各處的自由,當中不少人喪生。

這一天,讓我們紀念歷史中為保衞我們家園而犧牲的人。有很多保衞者,連名字都被歷史忘記了,但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的付出。

我們在胸前掛著的虞美人花,正正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為這地犧牲的勇者,他們的勇武正是為換取我們的自由。他們倒下之時,甚至不知道他們會否成功。我們能忘記他們嗎?

也有不少人犧牲了很多,勉強撿回性命,之後卻背負著傷痛。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這些無名的英雄,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願我們不要忘記他們。 

願上主垂顧這些勇毅的靈魂。

Lest we forget.

Tuesday, 8 November 2022

天父的尊重

「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若12:26)

這句經文蠻有意思,它最觸目的地方就在最後的部份。「我父必要尊重他。」天父尊重我們?怎可能呢?雖然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但我們不竟是受造物,造物主怎可能會尊重我們呢?這真是匪疑所思。

如果我們把中心的經文抹去,一個比較清晰的邏輯便會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倘若我們想贏取天父的尊重,我們先要事奉耶穌基督,事奉耶穌基督就是跟隨祂。

跟隨耶穌基督是每個基督徒應做的事,否則,他們祗會是佛教徒,道教徒甚至拜金主義者或無神論者等等,算不上是基督徒。您這樣想可能是因為您覺得跟隨耶穌沒有甚麼難度。現在就看清楚經文的中心部份吧:「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

在今天的社會,職業的流動性比較強,如果不是經濟呆滯,「東家唔打打西家」是家常便飯,老闆會想盡辦法挽留人才。但是耶穌說的「僕人」不是隨時可以轉工的那一種,而是指委身不事二主的那一種。如果您想追求心靈的覺悟,佛教會適合你;如果你想消災解難,道教更有效;如果你想生活舒適,拜金主義是不二之選……耶穌祗承諾祂在裡,您也要在那裡,而天父必要尊重您……您選擇了沒有?您有決心,忠心不二地跟隨耶穌嗎?

Monday, 31 October 2022

變老與成長

開學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紹後,要每位同學主動去結交一位新朋友。當我站起來環視四週時,有人輕輕拍我的肩膀。我轉過頭,看見一位滿臉縐紋,個子矮小的老婦人對著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璀燦。

她說:「嗨!帥哥,我叫蘿絲,今年87歲。我可以抱你一下嗎?」

我笑起來,熱切的答道:「當然可以」,她果真緊緊地將我抱個滿懷。

我開玩笑的問她:「你年紀這麼小,怎麼就來上大學了?」

她也調皮的回答道:「我準備來這釣個金龜婿,生幾個孩子,然後退休去雲遊四海。」

「此話當真?」我明知故問。 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動機,促使她年屆古稀,還來上大學。

她告訴我說:「我一直夢想要受大學教育,如今終於得償宿願。」

下課後,我們散步到學生聯合大樓,兩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從此我們成了摯友。

往後三個月的每一天,我們總是一起離開教室,天南地北的聊個沒完。她像一部「時光機器」,將智慧和經驗與我分享,而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一學年下來,蘿絲成了學校’鼎鼎大名的人物。 不論走到那裡,她總能輕易的結交到新朋友。 她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陶醉在同學們對她的關注之中。

學期結束時,蘿絲應邀到我們為足球隊舉辦的晚宴中演講。 我永難忘懷當晚她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主持人介紹她給聽眾之後,她碎步走向講台,正當要開始演講時,她手中的講稿不慎掉落地上。 有幾秒鐘時間她顯得有點懊惱和靦腆,不過立刻就幽默的對著麥克風淡淡的說:「抱歉,我最近老喜歡掉東西,剛剛我本想喝杯啤酒壯膽,卻喝了威士忌,沒想到那玩意兒簡直要我的命。看來我是記不得事先準備的東西了,那我就講最熟悉的事情吧。」

在大家的笑聲中,她清了一下喉嚨,然後開始說:「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我們是因停止玩樂才會變老。只有一種秘訣能 使人青春永駐,快樂成功。就是你們必須經常笑口常開,幽默風趣;你們必須時時懷抱夢想。當你們失去夢想時,你們就形同死亡。我們的週圍有許多人像似行屍走肉,卻不自覺。」

「變老和長大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長大的意思是,你必須不斷在蛻變中找尋成長的機會而善加利用。要活得無怨無悔:上了年紀的人,通常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卻常只有心懷悔恨的人,會恐懼死亡。因在年輕時,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遺憾。」

那年底,蘿絲終於完成她的大學學業。

畢業後一星期,她在睡夢中安祥去逝。

超過2千名同學參加她的葬禮。

我們聚在一起,向這位以身教教導我們的偉大女性致敬。

Wednesday, 26 October 2022

婚禮的「繁文縟節」?

最近小弟應邀到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為一台婚姻禮儀中擔任禮節司。

在香港,非教友只需走到婚姻註冊處簡單行禮、在見證人前宣讀誓詞便是一段合法婚姻。教友也只需按教區規定接受簡單培育,接受神父資詢,就能於教堂內、在見證人前舉行婚禮。

甚至這個婚禮,甚至可以簡單到僅僅有兩名證人,在聖堂內簡單的房間中舉行,筆者就試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個婚禮補禮的見證人。

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會單按這基本要求來舉行婚禮,反而會隆重其事,穿上平日不會穿著的婚紗裙掛、邀請親友參與見證婚禮、大破慳囊宴請親朋。

甚至在婚禮之前,按華人傳統習俗,行三書六禮、拍攝婚紗照等等…… 問題是,如果婚禮的基本要求單單是作一個登記這樣簡單的話,我們為何大費周張地準備一天的婚禮?

小弟認為,其中一個答案就是:新娘新郎都希望以各種可行方式,向所有人宣告他們願意共同過一個婚姻家庭生活。婚姻是社會團體的基礎,是社會為保障新生命的制度。

同時,基督徒的婚姻更是二人藉家庭生活幫助對方成聖的途徑。所以,婚姻對個人、對社會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婚姻有個人層面,也有社會層面。不同的文化傳統都在婚姻制度上添加上不少的「繁文縟節」,當中有些儀式可以在現代的城巿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但其實不少習俗也仍表達著一對新人以及社會對這段婚姻及新家庭的重視。

新郎新娘在可行的情況下,跟隨這些習俗,不單單是為了應付家中長輩的期望,其實也是一對新人以這些習俗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表達出他們如何重視對方、重視這一個新家庭。

小弟認為,基督徒在準備結婚時,的確能藉著認識各種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好好反思自己對婚姻及家庭的認知是否和基督信仰相配合。

我們的信仰能否本地化,就取決於我們能否好好分辨我們本身文化中的習俗是否在表達基督的信仰。

在這個反省及去蕪存菁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是在反省自己個人的信仰,另一方面也是向身邊的人表達著我們基督徒對家庭及婚姻的重視。

婚禮的各種習俗,我們可以視為「繁文縟節」而一一拋棄,但這樣就很容易使他人認為我們不重視這一個新締結的盟約;反而如果我們因應自己的能力,以基督徒信仰的婚姻觀去舉行婚禮,這樣似乎是一個更好的方法,讓教友及教外人都看得到婚姻及家庭的美好。

Friday, 30 September 2022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Wednesday, 21 September 2022

天主教的信仰

在堂區的生活中,經常與人談及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向教外的朋友介紹天主教的信仰。以下是本人的一點反省和分享,僅供各位參考而已。

天主教相信一個唯一的、三位一體的真神(天主),這個神創造並深愛著人類。祂為了使人可以過一個積極的、豐盛的人生,甚至不惜降生成人,祂就是天主子、主耶穌基督。耶穌在世33年,忠實地執行天父所委託給祂的使命,在祂的故鄉 -- 巴勒斯坦一帶宣講仁愛、喜樂、寬恕和和平的訊息。可惜祂的訊息並未被當時的權貴所接納,最後竟把祂釘死在十字架上。不過,祂死後三天便從死者中復活了。其後,祂升了天,現在處於永恆的生命和光榮之中。耶穌升天以後,他的門徒所組成的團體,在天主(聖神)的帶領下,在世界各地宣講耶穌的訊息,並把耶穌所教導的實踐出來,這就是天主教會的由來。需要留意的是,天主教會是信仰耶穌基督的,祂是人類唯一的救主,天主教徒都是「基督徒」。

至於人怎樣藉信仰耶穌基督的救恩和加入祂的教會而獲享豐盛的人生,我的意見和分析如下:

首先,所謂「基督徒」,就是那些在生命中感受到天主的大愛,而願意作出回應,以愛還愛,在生命中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的確,人生在世,難免受到罪惡的影響,有時連善惡也不能分辨,良心受到蒙蔽。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人需要信仰耶穌的原因,首先就是要藉祂的教導來建立一個正確的良心,好能明辨是非,判斷善惡,並對人生的意義和終向,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此外,人性難免軟弱,縱使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良心,單憑自己的力量也實在不能依照良心的指引而生活。基督徒信仰耶穌基督,就是在祂和祂的教會之內,透過禮儀、聖事和祈禱,獲得力量,並在其他兄弟姊妹的支持之下,努力實踐基督的教導。人生活在天主的愛和真理之內,縱然面對磨鍊和挑戰,必仍感到由上主所賜予的自由、平安和喜樂,並獲得行善,跨越痛苦和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基督徒相信,當人能夠在生活中跟隨上主的旨意,懂得去愛、服務和寬恕他人時,便能生活在平安和喜樂之中,得到人生的滿全,創造出美好的人生,而這豐盛的生命更會延續到永恆的未來。

懂得去愛的人是有福的,能夠寬恕的人是有福的,樂於施予的人是有福的,慷慨服務的人是有福的,熱愛和平的人是有福的。但是,找到天主的人,更是福中之福 !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5-16)

Sunday, 14 August 2022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Friday, 5 August 2022

《烏夜啼·金鴨餘香尚暖》

金鴨餘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蘭膏香染雲鬟膩,釵墜滑無聲。

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繡屏驚斷瀟湘夢,花外一聲鶯。

Thursday, 28 July 2022

關於今晚嘅意外,俾大家一個小小嘅參考

就今晚所發生嘅意外,筆者特別俾大家一啲Ideas去幫助大家平復心情。

我哋會因着事件中親眼目睹、經歷過、同埋喺Media目睹嘅自己而有強烈嘅害怕、悲傷、激動、冇錯同埋恐怖感,係回想過程嘅時候出現一啲身體唔舒服嘅症狀(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加上我哋會不斷Look FB、IG、WhatsApp同Telegram去獲取第一手資料,而有部份嘅人亦會有Flashback,包括一啲反覆入侵性嘅回憶,係會令到發惡夢。

首先,我哋要做嘅嘢就係要搵人支持,去搵你哋身邊最信任嘅朋友、同事、屋企人,去分享你哋自己嘅感覺,彼此分擔,不過如果情況依然都係繼續落去嘅話,就要盡快去搵專業人士去求助啦。

跟住,唔好讓自己一有空間嘅時候就係咁瀏覽有關事件嘅資訊,如果真係要瀏覽嘅話就單單球最多兩個可靠嘅Media,同時要減少WhatsApp或Telegram群組嘅數目,除此之外,你可以做自己鍾意嘅嘢,例如行街、聽音樂等等,佢讓自己嘅大佬有休息空間。

另外,盡可能將自己嘅生活維持到原有嘅規律模式,呢個係有助身心狀態返去平衡狀態,例如約咗班Friend出去食飯去玩嘅,照繼續去。

最後,筆者特別想教大家一個放鬆練習,當你地嘅恐懼同埋焦慮感不斷喺你哋嘅腦海入面盤旋嘅話,可以做吓呢一個身體嘅放鬆練習:

  • 首先調節你哋嘅呼吸,將專注留返喺呼氣同吸氣之上。
  • 感受一下成個身體嘅重量放喺床上面,留意番身體唔同嘅部份要同張床接觸。
  • 慢慢咁放鬆你嘅身體。

希望以上嘅方法可以幫到大家,與此同時記得要為傷者同埋有需要嘅人祈禱呀!

--------------------------------------------------------------------

網上服務:

【Open噏・網上情緒支援,24小時陪住您  】

WhatsApp:wa.me/85291012012 

Facebook Messenger:m.me/hkopenup

SMS:91-012-012

網址:www.openup.hk


網上青年外展服務 (提供網上輔導):

香港青年協會「U touch」:https://utouch.hk/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Esmiley」:https://esmiley.hkcys.hk/

聖雅各福群會「第六點」:https://cyberyouth.sjs.org.hk/

香港明愛「連線Teen地」:http://it.caritas.org.hk/

香港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http://nitecat.bgca.org.hk/


電話: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4 小時熱線 : 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 24 小時熱線 (中文及多種語言) : 2896 0000

生命熱線 24 小時熱線 : 2382 0000

明愛向晴熱線 24 小時熱線 : 18288

協青社 24 小時熱線 : 9088 1023

YMCA輔導組 23324899

(星期一至五 9am-6pm; 星期二 - 五6pm- 10pm)


預約服務:
"Shall We Talk?" - 香港紅十字會心理支援預約服務
http://link.redcross.org.hk/pssreservation

Wednesday, 27 July 2022

#CatholicTradition4Ever

If we Catholics don't care about the Truth and Catholic Tradition, where will lead the Catholic Church? 

Will we have the same Church tomorrow: "Unam, Sanctam, Catholicam et Apostolicam"? 

Tuesday, 26 July 2022

《鄘風·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於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Monday, 25 July 2022

參加特倫多禮彌撒有感

筆者其實參加了很多台的特倫多禮彌撒,但唯獨是尋日是筆者特別感受最深的一次。

早前,美國Washington DC總教區的主教宣佈跟隨教宗方濟各在上年公布的「Traditionis Custodes」,禁止一切特倫多禮的彌撒和禮儀,令到Washington DC的教友不能參加特倫多禮彌撒。

而筆者在傳統的Gregorian Chant和古老的拉丁文中感受到Washington DC的教友不能在自己的教區內參加特倫多禮彌撒,而因此筆者感到非常痛心,因為特倫多禮彌撒是天主教會極古老及傳統的禮儀,不明白教宗方濟各為什麼要打壓這個傳統的禮儀。

在香港教區,據筆者估計,大部份年輕教友都比較偏向保守,換句話,依家大部份的年輕教友都喜歡傳統禮儀和特倫多禮彌撒,只不過老一代的教友就比較偏向禮儀現代化。

最後筆者希望總有一日天主教會能夠復興特倫多禮彌撒。

Saturday, 23 July 2022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In silence, I watched you comb your hair.

Intimate silence, dim and warm.

I could, but did not reach to touch your arm.

I could, but did not break that which is still.

Thursday, 21 July 2022

《秋月》

秋意如水夜漸濃
往事如煙人漸醉
夜夜愁雲思明月
滿腔柔情報南風

Tuesday, 19 July 2022

重新開始

Pax in æternum!

呢個空置了一段長時間嘅Blogger網誌,由今日起正式重新開始運作。

呢個Blog本身個名係「The Unworthy Servant — 卑微的僕人」,主要係Post一啲有關筆者的信仰生活上的點滴同埋一啲天主教嘅小知識分享,半年前筆者決定將呢個Blog嘅部份文章搬去Wordpress嗰度,而呢個Blog就空置咗差唔多足足半年。

筆者決定,由今日開始,呢個Blog主要會Post筆者嘅日常生活同埋隨筆分享,並且正式改名為「荒野中的呼喊者」,而有關筆者嘅信仰生活上的點滴同埋天主教嘅小知識分享網誌,將會同呢一個Blog同步運作,並且會不定期Post嘢。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主佑!